打印本文 关闭窗口 |
华南虎的历史分布区及其变迁 |
作者:www.petsworld.cn 文章来源:www.petsworld.cn 点击数 3685 更新时间:2006-12-22 23:23:36 文章录入: |
|
(摘自北京林业大学黄祥云硕士学位论文华南虎的生存现状及保护生物学研究2003年6月) 华南虎是仅分布于我国的特有虎亚种, 它不仅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在研究虎的起源和演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价值。阐述其起源及扩散以及分布区的变迁过程,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制定保护华南虎的有效措施。 虎的起源及亚种分化 现代的虎、狮、豹在外形上很容易区别,虎身上布满条纹,豹身上布满斑纹,狮子身上则条纹和斑纹均无,雄狮头上有鬃毛。但是如果只有体骨骼,则很难区别。因此,要弄清楚虎的起源,就必须依靠颅骨化石,尤其是牙齿化石。邱占祥(1998)认为,在我国已经发现的化石中,时代最早的虎化石可能是古中华虎(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这个种是1924年瑞典古生物学家Zdansky所建,标本是一个保存比较完好的属于同一个体的头骨、下牙床和一个寰椎(即第一颈椎),化石是当时在我国政府任矿业顾问的瑞典地质学家Anderson于1920年在河南渑池兰沟第三十八地点发现的,这个地点的确切地质年代至今尚不清楚。但是据有关专家推断,其时代至少在距今200万年以上,这是因为,第一,含化石的岩性是红土,据Zdansky记述,和我国华北各地典型的含晚中新世三趾马动物群的红土很接近,而不像时代比较晚的第四纪的比较松散的黄色或绿色的砂岩或黄土,这表明它的时代可能介于上述两者之间;第二,在同一地点还发现过中华长鼻三趾马化石,这种化石主要发现于我国距今大约300万年至200万年的地层中,在极个别的情况下可能残存至距今100万年左右。关于这个种是否应该归入虎,科学界还有不同的看法。1967年德国科学家Hemmer著文详细讨论了这个种的性质。在很仔细地讨论了每一块骨头的形态特征并作了详细的测量和对比之后,得出的结论是,它的绝大部分特征都和虎更为接近,只是个体比虎小,而稍大于豹,因此应为虎的一个亚种(Panthera tigris palaeosinensis)。这一结论比较可信,因而可能是虎的祖先。 华南虎的历史分布区 历史上,华南虎曾广泛分布于东起浙闽边境,西至青川边境,北抵秦岭黄河一线,南达粤桂南陲(谭邦杰,1987;王维等,1986;向培伦,1983;刘振河等,1983)。在此广袤的华南虎分布区域内,按地形地势、植被及气候等自然地理要素的基本特征,可大体划分为华北平原中南部、太行山山系中南部、泰山山脉、秦岭山系、大巴山山系、桐柏山山系、大别山山系、四川盆地、云贵高原东北部的大娄山山系、武陵山山系、雪峰山山系、幕阜山山系、罗宵山山系、鄱阳湖平原、两湖平原、武夷山山系、南岭山系等地理单元,各单元的地理特征见表格1。 华南虎分布区的变迁 我国是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农业文明产生的时期较早。夏、商朝以前,我国人口稀少,大多数森林区处于原始状态,华南虎的生存环境未受到显著影响(表1),因而华南虎在其原有分布区广泛分布。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砍伐森林,开辟农田,经济活动加强,对森林产生了一些影响,但采集和渔猎仍然占有重要位置,总体上早期表格1华南虎历史分布区的自然地理特征。 桐柏山-大别山山系 桐柏山、大别山均为相对孤立的山系,在植被地理上同属桐柏山-大别山植被区。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山脉呈西北-东南走向,海拔高度一般为400-1,000m。均温14.7-16℃,年降水量800-1,200mm。植被类型以落叶栎为主,含少量常绿阔叶树种,常绿成分由北向南逐渐增加,组成典型的常绿、落叶阔叶栎类混交林。主要树种为栎类、枹树、枫杨、黄檀、椴类、杉木、马尾松、台湾松(现不存在)等乔木及杜鹃、黄荆等灌木。 在植被地理上同属秦-巴植被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均温14-16℃,年降水量800-900mm。植被类型属含常绿阔叶层片的落叶阔叶林。原始主要树种为栎类、白皮松、枹树、黄连木、桦、栾木、马尾松、云杉、冷杉、铁杉等。山体基部具有亚热带成分。现主要以侧柏、桦木等。 山脉西南-东北走向,包括百山祖、戴云山等,海拔400-2,100m。受东部沿海气候影响,夏季温凉、冬季不甚寒冷,气温变率小,年均温16-19℃,年降水量1500-2,000mm,山区高达2,600mm。植被区属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为巴东栎、柳杉、硬斗石栎、甜槠、木荷、楠、马尾松等。 海拔一般在500-1,800m。气候夏季高温,冬无严寒,年均温16-18℃,降雨较多,分配不均匀,年降水量在1,300-1,900mm。植被区属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主要树种为苦槠、栲树、青冈、红楠、石栎、天竺桂、南方红豆杉、三尖杉、连香树、马尾松、台湾松等乔木,山脊上还分布有落叶灌丛、常绿的杜鹃灌丛等,还分布有竹林。 山脉呈东北-西南走向,海拔一般为500-1,000m,山峰多在1,000-1,500m,高峰可达2,000m以上。气候是云贵高原与江南山地丘陵气候的过渡类型,温和湿润、雨水均匀,水热同季,年降水量1,200-1,800mm,年均温16-17.5℃。植被区属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为主要以壳斗科各属为主,还有桦木科、木兰科、山茶科、杨柳科等。 山脉走向东北-西南走向,海拔一般为500-2,000m。气候上是华中与华南气候的过渡地带,年均温18-21.1℃,年降雨量1,400-2,100mm,春秋多雨,秋冬少雨。植被区属华中与华南的过渡类型,属常绿阔叶林,次为松杉林和毛竹林。主要树种有栲树、甜槠、木荷、红楠、樟科各属树种、杉木、马尾松、柏树等,林下灌木多为山茶科、茜草科等。 泰山山脉是相对孤立的山脉,海拔一般在300-800m,最高达1,532m,垂直变化明显,年均温12.7℃,年降水量715mm。原始植被类型主要为针叶林,主要树种有油松等,低山可见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麻栎、栓皮栎、槲栎、枫杨等。在低山丘陵地带,原始植被已经消失,主要是人工林如刺槐林、黑松林、马尾松林、华山松林以及各种经济林等。 太行山山系 海拔大部分为1,500-3,000m,地势较高。属冬季寒冷干燥的大陆性气候,年均温9-12℃,年降雨量500-600mm。植被区系呈现华北特征,原始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寒温针叶-亚高山灌丛草甸,主要种类有油松、白皮松、侧柏、山杨、辽东栎、白桦、青扦、白扦等树种和绣线菊、锦鸡儿等灌木以及一些草甸。现海拔1,800m以下无完整原始林,主要是次生灌丛和灌草丛等。 四川盆地 海拔一般在300-500m。气候多雨湿润、冬季温暖、夏季高温、春来早和霜雪少,降水量900-1,800mm,年均温16-18℃。植被类型为常绿阔叶林。原始植被主要树种有青冈、包石栎、闽楠、细叶楠、木荷、川桂、马尾松、杉木、柏木等。现为人工林,主要为马尾松林、杉木林和柏木林等,混生有麻栎、栓皮栎、枫香等。 两湖平原-鄱阳湖平原 即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内河湖密布,地势低平,海拔一般在35-200m。气温差异不大,年均温16-18℃,年降水量1,100-1,700mm,集中于春夏季。植被组成成分属亚热带向暖温带过渡类型,原始类型是常绿阔叶林,主要树种为苦槠、青冈、樟树、石栎、木荷、女贞、黄檀、枫杨、石楠、栎、槲栎等。现主要为人工林,主要有杉木林、水杉林、毛竹林等用材林以及防护林和经济林。 华北平原 地势平坦,大致可分为冲积扇、冲积平原与海滨平原等,地势平坦,一般不超过200m。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降水量一般500-600mm,年均温1-13℃,全年分配不均,主要在夏季。原始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主要树种有松、栎类、侧柏等。现主要为零星分布的人工林如经济林及各种防护林等,如侧柏疏林、杨树、加杨、毛白杨、刺槐、槐、柿、枣、苹果、梨等。 (20世纪50年代华南虎分布图) |